有时候不是不配合,而是传达消息的中间人传递不清,并且执行的人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疫情造就了一大批岗位,但是有些人并不觉得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把自己当成了管理者,一副得意高高在上的嘴脸甚至借着疫情来管理别人的一些发言非常之可笑。所以教育需要普及,但是总有漏网之鱼。
这该死的胜负欲,噢不,不该死,大一这一年确实真摆,当时说着不在乎奖学金,现在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挺在意的。害,虽然说,"过了就行",但是心里怎么也不得劲。希望明年,噢不,活在当下吧,也不说明年我要怎么怎么了,就希望明年看到这篇说说时,不会有现在的感觉,就好了,活在当下,就比如现在,我要去睡觉了,明天恶补高数。
不知道是因为今天是端午节,还是因为晚上吃多了,从吃完饭开始,就莫名兴奋,看见啥都很顺眼,看见谁都想打个招呼,但是当静下来的时候,就会有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哎,之前也有过这种感觉,比如,毕业散伙饭之类的。还有就是,旅行出去之后,回家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会有同样的感觉。emmmm,哎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学期马上就要结束咯!这学期的我有过迷茫,有过烦恼。
不过我明白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活在当下。
还记得。开学前我很期待这学期,因为这学期是夏天,我喜欢夏天,我觉得我这学期可以过上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并且我还想着好好把大连逛逛。但是现在看来,一切好像并不是这样,突来的疫情,让我度过了一整个学期的封校生活,最初,认为疫情只是生活的小插曲,现在看来,它已经深深的嵌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它并不像我们最初所想象的那样。其实生活也是这样,充满了变数,我们永远不能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像几个月前的东航坠机事故,我曾脑补过一个画面,前一秒还在和我说话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登上了那架飞机,光是想象,我都觉得极为震撼。还有最近的某某大学发生的命案,作为当事人的父母,会不会感慨世事无常?
包括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情,最近的很多事情,都教会了我,世事多变,我们无法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你会憧憬未来,会计划接下来的事情,但是,一些事情会很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当我们遇到一个坏的变数时,我们会不适,会难过,甚至会跌倒,似乎我们只能感慨命运多变,当坏的变数累加后,会更加绝望。
在我们的认知里,人们似乎更关心结果,他们不会在乎你经历的结果,他们只会看到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一件事的结果不符合我们的心意时,我们会自责,会懊悔。曾经我也是这样,但是经历了这学期的一些事,我明白了:很多时候,结果并不能由我们控制,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过程,虽然从小到大,过程好了,结果一般是坏不了的,但是我们要明白,世界上真的存在,过程完美,结果很难接受的事情。遇到这些,是不是这件事就没有意义了呢?。就好像阿甘说的,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就好像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是好还是坏,重要的其实不是结果,而是沿途的风景
生活也是这样,我们有时候太过在意结果了,生活处处充满了遗憾,遗憾千万种,各人皆不同 当我们不能掌控结果的时候,我们不妨去享受过程,活在当下。
在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不要忘了享受过程,活在当下!
最后
此文只记录我的一些想法,文笔并不太行,请多多包含。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词,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我一直非常敬佩那些将自身利益看到很轻的人。在我的认知里,我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包括我都是利己的。我之前并不觉得我是这种人,但是呢最近的一些情况让我意识到我也是这种人,就拿身边来说,之前学校因为疫情,禁止操场聚集聚餐,禁止演唱会之类的,还有就是禁止抽烟等等措施。这些条令,我只是觉得很不合理,但是自身并没多大感觉,因为我既不聚餐,也不抽烟。但是最近的线下考试,激起了大众的反应,包括我,因为这触及到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十二个小时过去了,热搜依然是同城榜第一,阅读量1500w+,学校依然没有反应。为什么这么多人支持?因为触及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线上教学质量一般。学生效率也低,其中不乏我这种学习进度差的远的。线下考试意味着什么,大家也明白。 这就和十几天前的中学生在微博反对开学一样,他们上了一学期网课,现在要开学,回去就考试,这也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但是这次和十几天前的并不一样,十几天前的中学生并没有条理,或者说有条理的占少数,大部分就是单纯暴动,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但是这次的线下考试事件,有很多人表示了质疑,非常合理。“为什么一学期都线上,甚至操场聚餐都不让聚集,但是考试就可以。并且还有未返校的同学,如此区别对待是否有不妥”等等合理的质疑,是与之前的舆论不一样的。回到主题,只有损害到大部分人的利益,才会有舆论。
还有就是立场不同看法不同,就在5月23号的晚上,大连另一所高校进行了喊楼,反抗学校的政策。该校之前的政策是,16号线下考试,再一晚上的反抗以及微博的舆论后,改成了6号回家,回家线上考。在这个微博舆论下,我看到了一个小V的发言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他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对线下考的反应这么大,并且这个也没有关系到他的利益,他的这条微博之前和之后,是记录着他在大连的吃喝玩乐等愉快生活,他并不能理解封在学校的感受,在我们身边,不乏那种圣人,其实从古自今就是这样。“何不食肉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高高在上,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来批判一些事。在这次运动种,微博有人例举了种种学校的不足之处,比如不让操场聚集,但是让考试聚集,比如水果太贵,水果太贵我是很认可,但是我还能接受这个价格,偶尔吃一吃水果还是可以的。但是当我看到有人说蛋糕太贵的时候,我真的一瞬间感同身受,因为我过生日在学校买了个蛋糕,及其贵。这就是立场。当你真的站到那个立场,你会感同身受,才有资格说些什么。
- 最后
本人语言组织能力很差,可能这篇文章很没有条理,但是我就当自己发牢骚了,想说啥说啥了。